你的位置:华宇注册 > 业务范围 > 刘元春:三大力量主导中国目前宏观经济新发展
刘元春:三大力量主导中国目前宏观经济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4-07-11 20:18    点击次数:17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异、房地产深度调整以及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主导中国宏观经济新发展、新逻辑和新规律的三大力量。

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上财宏观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做了上述判断。他同时表示,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必须全面审视大时代对于中国宏观环境和内在逻辑的影响,单纯就金融谈金融、就产业谈产业、就货币财政谈宏观都可能面临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窘境。

刘元春表示,三大力量之一,是地缘政治的变异,使地缘政治逐步成为世界风险的主导力量,地缘政治的重构力量开始超越资本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全球经济资源配置的逻辑,全球经济增长中枢的下滑、结构的分化以及风险性质的变化,直接改变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式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的规律。

“第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枢的下降直接导致无风险的收益率出现持续下降,并且在不同的市场上出现分化。第二方面是传统风险没有主导和支配风险定价的核心,非传统风险成了最为核心的一个因素。”刘元春说。

三大力量之二,是房地产的深度调整彻底宣告了传统发展方式的终结,中国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裂变,我国支柱产业正经历全面转化、脱胎换骨的过程。刘元春认为,房地产领域的困局使得产业逻辑、GDP增长逻辑、货币逻辑、财政逻辑都发生了激烈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888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6%;房屋新开工面积30090万平方米,下降24.2%;房屋竣工面积22245万平方米,下降20.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2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

在刘元春看来,房地产的变化和深度调整,表明土地财政的时代过去了,但土地财政能不能转化成股权财政,或者能不能回归到税收财政,还是转化到一种中央债务财政,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化的空档。

三大力量之三,是新质生产力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已成为时代新叙事。过去20年,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辉煌成就,走出新质生产力新路径,最为凸显的就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上取得新突破。“新三样”去年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两位数,成为投资稳定的基石。这些突破和成就预示着新一轮技术进步在产业拓展中实现创新。

刘元春强调,中国这一轮所谓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一个成本下降、技术进步引领的供给增长,与传统过剩有着本质差别。而这种差别,标志着中国在新质生产力、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找到了新路。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中,全面更新了传统产业政策,展现了新内涵,形成政府与市场多维互补的耦合模式。

刘元春表示,新产业、新技术的变化一定会改变传统实体经济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规律。

刘元春认为,三大力量带来的总量、结构以及动态规律的变化,决定了用传统的视角难以理解中国经济的本质,也难以在局部研究中找到解决目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因此,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应具备时代视野,以更高智慧来审视中国经济所呈现的新逻辑、新机制、新规律。

当天,上海财经大学宏观团队成员,经济学院教授朱梅发布了《2024年中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称,2024年中国外部风险依然处于高位,大国博弈环境下贸易风险增加,地缘政治冲击贸易结构。国内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因素,通货紧缩压力犹存,房地产市场需求端依旧低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化加剧。不过,虽然存在众多风险因素和困难挑战,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仍总体复苏,1~5月经济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如何正确分析和看待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和薄弱点?上海财经大学宏观团队认为,供给侧方面,我国服务业全面恢复增长,工业稳中有升、建筑业平稳运行,但是房地产业持续下滑,目前正处于结构转型阵痛期,国际原油价格也存在小幅波动,食品价格持续回落,全球供应链压力暂行低位。

需求侧方面,消费温和复苏,但是增长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内部分化,制造业投资带动作用增强,基建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投资延续下行趋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加快;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外部风险依然处于高位。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货币政策总体保持可持续和防空转的稳健状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但地方财政收支两端承压。

团队建议,在宏观经济发展迈向新均衡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打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增强。

胥会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