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华宇注册 > 关于华宇注册 > 【少阳病:证治分类、提纲解读】
【少阳病:证治分类、提纲解读】
发布日期:2024-08-23 02:12    点击次数:94
少阳病的证治分类(含:少阳病提纲解读)大仰堂主 东方掌景 2024年08月17日 07:26 北京

 发病特点 

少阳经系为手足少阳经脉及其内属三焦、胆腑为核心的气化系统,其病变有以下特点: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而少阳从本,故其经气异常多从本气而火化。少阳之腑特殊,胆为阳木,疏导腑气,三焦为火腑,又可通行水道,布散元气,故少阳病多为气机郁遏,水液停滞与相火相搏,形成寒热互郁(气)及水火夹杂(质)的病证。少阳为开合枢机,为内外交界之地带,故主半表半里。少阳为阳去阴如之处,三焦为元气是通路,影响到了元气布散,多变为壮火食气,有实中夹虚,虚实相间之特点。 生理病理 

三焦古作“膲”,其组织实质为遍布胸膈胁腹上下的腔膜及腔隙,膜内连五脏外连筋膜腠理,故在半表半里,随其脏层壁层之分又有偏于半里与偏于半表之分,由此可以布行水火,转输津液,通会真气内外上下于一身。故三焦病变多为水火气之失常。三焦为病,影响三部各有不同:

上溢胸腔苗窍,外涉肌肤营卫之表。

中阻脘膈腹胁,内及诸脏气血之里。

下及少腹二阴,可形成似是而非他经之病变。

 提纲解读 主提纲:(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火性炎上,胆汁上逆,重灼苗窍——生焦苦之味,咽焦干,目眩动。太阳以头项为主,为表;阳明以胃家实为主,为里。而如柯琴所言:“口咽目不可单谓表,为表中之里,表里相交之处。也有如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实中夹虚,因虚而邪气侵入于少阳胁下地带。而第264条所讲少阳脉弦细,除指气郁外还有气之不足。“口苦,咽干,目眩”,这三证好像不痛不痒,怎么可以作少阳病的提纲?就口苦、咽干、目眩这三证本身而言,确实有些不打紧,但是经典的特性是“一字之安,坚若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知道三证的简单中必然蕴涵着不简单,这里多啰嗦几句:窍者孔穴也,以供出入者也。山川的窍以及人身的窍都不外乎这个出入的作用。既然是出入,那就关系到一个开合的问题。人身的诸窍中,哪些窍的开合最灵敏,哪些窍的开合最频繁?只有口、咽、目这三窍,而且这三窍的开合是最直观的,最易于感觉到的。人说话时,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口在不停地开合,而讲话、进食、呼吸的动作,也在不停地开合,只是这个开合稍深了一层。目呢?目的开合更容易感受到。所以,口、咽、目的显著特征,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它们的开合性。开合这个过程的实现靠什么呢?它靠一个枢机。开合越频繁,开合越灵敏,那必然是枢机越灵敏。开合的特征越显著,必然就是枢机的特征越显著。因此,谈口、咽、目,就把枢机的导向带出来了,就把少阳带出来了。口、咽、目,你感觉到它们的开合,你感觉到它们在“位”的变化上异常灵活,那这个“开合”,这个“位”的变化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枢”上来。因此,谈一个口、咽、目,便将少阳主枢,便将相火以位的内在含义活脱脱地呈现出来。哪还有什么比口、咽、目更适合于作少阳的提纲?还有什么比口、咽、目更能透出枢机的要义呢? 证治分类 一.少阳病主证一)半表半里证(表里间证)1. 表里间证的偏半表1.1风热上犯,上化为燥(中风、风温)——翘荷汤合黄芩汤加钩藤菊花或葛根芩连汤合黄芩加半夏汤相关条文:(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1.2寒风郁火,枢机不利(风寒)——小柴胡汤相关条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1.3寒风阻枢,兼滞营卫(风寒)——柴胡桂枝汤相关条文:(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2.表里间证的偏半里2.1火气内结,腑气不通——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相关条文:(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2.2气阳微结,水火互郁——柴胡温胆汤相关条文:(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2.3寒水郁热,水郁相火——柴胡桂枝干姜汤相关条文:(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二)里证1.少阳里的痞证1.1水火交痞1.11正痞——半夏泻心汤1.12水气偏重——生姜泻心汤1.13里虚偏重——甘草泻心汤相关条文:(149)……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2相火内炽,单火痞(气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阳虚不固表用附子泻心汤相关条文:(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2.少阳里的结胸证2.1水火交结(大结胸)2.11火盛——大陷胸汤2.22水盛——大陷胸丸相关条文:(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2.2痰热结胸(小结胸)——小陷胸汤相关条文:(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三)表证1.1风火化燥,上攻清窍(中风)——翘荷汤相关条文:(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2寒风淫经,不通而痛(伤寒)——柴芎汤相关条文:(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二.少阳病变证一)半表半里证(表里间证)1.1风湿热毒,上壅头面(温毒)——普济消毒饮或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汤相关条文:(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1.2风饮游移,痰湿流注——加味指迷茯苓丸相关条文:(48)……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1.3暑湿弥漫,痰热内盛(湿温)——蒿芩清胆汤相关条文:(原文无)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通俗伤寒论》)二)里证1.1风痰阻隔,气逆上冲(痰结胸)——瓜蒂散相关条文:(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用瓜蒂散。1.2水结胸胁,引胁痛甚(悬饮,水结胸)——十枣汤相关条文:(14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3寒痰闭胸(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相关条文:(152)……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水聚心下(单水痞)——五苓散合小半夏汤相关条文:(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机枢气滞(气痞)1.51气滞恶食——四磨饮子1.52湿气弥漫,食之无味——三香汤相关条文:(原文无)七情气逆,上气喘急,妨闷不食。(《医方集解》)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五十五条)1.6痰火结气,扰乱神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相关条文:(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来源|《经方今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